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按照学校2021年党政工作要点要求,结合学校疫情防控实际情况,由教务处、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人事处、校工会联合举办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大赛主题
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
二、大赛目标
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题,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助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新工科、新文科建设;通过教学创新大赛,充分展示优秀教师风采,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打造教师教学创新标杆展示与交流平台,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
三、组织机构
为保证大赛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开展,学校成立由主管校领导、教务处、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人事处组成的大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大赛的领导、组织、筹备、管理和评委组建。
组长:刘志强
副组长:宋志伟 吴卫东 王建国 宋作忠
成员:邢世海 王永东 关凤岩 袁芳 曹景萍 苗 慧
四、大赛内容与形式
1.大赛分组
本次大赛不单独区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教学单位可在所有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中评选出优秀教师参赛。根据大赛任务要求,设置三个参赛通道,分别为:高级职称通道、副高级职称通道、中级及以下职称通道。
2.大赛实施
学校教学创新大赛分为初赛、教学文件评审、决赛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1月15日-11月30日):教学创新大赛初赛
教学创新大赛初赛由各教学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按照学校教学创新大赛实施方案要求,结合2021年度国家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采取适当形式组织开展初赛,并选拔优秀教师推荐参加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具体推荐要求如下:
推荐名额:每个教学单位根据初赛评比结果,按赛道各报送1名符合条件的专任教师(含实验教师)或1个团队参加学校教学创新大赛决赛。
参赛教师资格:主讲教师近五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两轮及以上。大赛可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作为主讲教师可同时担任另一团队成员,但同一位教师作为成员不得重复出现在两个团队中。
时间要求:教学单位推荐参加决赛教师名单及初赛组织实施情况上报时间为12月1日-3日,报到学校教务处教务科。
第二阶段(12月4日-7日):教学文件评审
参加学校教学创新大赛决赛的教师需在赛前准备教学文件,包括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和其他相关材料等。
课程教学大纲:需反映参赛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
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全面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包括摘要约300字,正文字数不超过4000字。
其他相关材料:指课堂教学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以及其他有助于表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材料。
参赛教师在12月1日-3日下班前将材料上传到智慧树平台。(上传网址及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第三阶段(12月8-11日):教学创新大赛决赛
教学创新大赛决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大赛利用智慧树平台,采取选手线下展示、赛事全程线上直播、评委根据赛时疫情线下或线上评分的方式进行。决赛根据评分标准最终按照百分制折算得出参赛教师的总成绩,并依据得分高低排序确定获奖等级。
同时,根据省教育厅相关通知要求,将从本次学校教学创新大赛的获奖选手中,按名额择优推荐参加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3.大赛形式
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分课堂教学现场展示和教学创新设计汇报两部分。
课堂教学现场展示:参加教学创新大赛的教师或团队将参赛课程中的某一知识点进行现场展示,时间15分钟;
教学创新设计汇报: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说明参赛课程的设计思路,突出教学改革与创新,展示相关过程性支撑材料,汇报时间不超过15分钟。
最后专家评委可进行提问交流,时间不超过5分钟。
4.大赛评分
大赛成绩评定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为课程教学现场展示40%、创新成果报告20%、教学设计创新汇报40%。
5.奖项设置
每个赛道单独评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一等奖占本赛道比赛人数的15%,二等奖占本赛道比赛人数的35%,其余为优秀奖。获一、二等奖的教师本年度教学效果为优秀(发生教学事故的教师除外),且不占本单位优秀名额。
设置优秀组织奖2个,依据初赛组织情况和参加决赛教师的数量和水平综合评定。
五、有关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做好大赛的组织与推荐工作,严格审查参赛教师资格。
2.参赛教师应保证参赛相关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教师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3.各单位要充分发挥教学创新大赛的引领示范作用,注重创新,积极组织开展交流和研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谢坤
联系电话:88036057
邮箱:x1978k@163.com
教务处
2021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