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主动适应黑龙江省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稳步提高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高质量推进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全方位融合,学校决定启动2025年本科专业调研工作,现将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调研目的
为准确进行专业发展定位、构建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图谱、新一轮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和修订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等提供科学依据。深入研究国家战略、行业规划、黑龙江“4567”现代产业布局,全面对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试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相关专业认证要求,深入把握学科专业内涵与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支撑度,深入分析学科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的缺口、规模和发展趋势匹配度,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技术,充分调研学科专业发展前沿、行业发展趋势、社会用人需求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调研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明确专业设置的职业面向、就业岗位和培养规格,明确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
二、调研主体
全校所有招生专业和拟新增专业。
三、调研对象
1.校外
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兄弟院校、本专业毕业生(含毕业5年及以上)、高等教育研究专家等。
2.校内
在校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
四、调研形式
包括但不限于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在线调研、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
五、调研内容
1.政府部门调研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政府相关部门对人才专业能力的需求;专业对“4567”现代产业的支撑度;专业建设发展服务新质生产力情况;专业相关产业政策;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等对行业有关技术技能领域提出的新要求;有关领域职业岗位设置情况及行业人才结构现状;行业技术人才供求状况及需求预测;专业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的联动机制;校政人才培养共建情况等。
2.行业企业调研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企业生产实际中采用国际通行或行业普遍认可的相关标准情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需求的匹配度;培养目标合理性;课程体系合理性;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及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行业企业对教学实施、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行业企业在参与学校课程建设、资源建设、科技创新、成果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及意见建议。
3.院校调研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兄弟院校相关专业开设及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对本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与效果的意见建议;相关教学标准使用情况及评价;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从事本专业情况,在工作单位的持续发展情况及待遇等情况;学科专业建设情况;“两合理三达成”开展情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情况;人工智能+专业课程建设情况、“双碳”战略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融合、产业学院建设情况等。
4.毕业生调研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毕业生对培养目标的认同度、合理性和达成情况;课程体系设置意见建议;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的意见建议;毕业生参与专业建设存在的困难及意见建议等。
5.校内人员调研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专业建设与学校发展定位的契合度及对专业定位及发展的意见建议;学科基础与资源条件;对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实施、资源建设等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等。
6.高等教育研究专家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结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教高〔2023〕1号),专家对专业设置与优化调整的建议;对专业定位及发展的意见建议;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试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相关专业认证要求,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分解、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迭代更新教学手段方法改革、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等。
六、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方案制定(2025年4月):各单位成立专业调研工作组,制定调研方案。
第二阶段,广泛调研(2025年4月-5月):广泛开展调研,形成专业调研报告。
第三阶段,教学单位论证(2025年6月):在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常态化评价和调研分析论证基础上,形成教学单位本科专业优化调整方案。
第四阶段,学校论证(2025年7月):学校组织开展本科专业优化调整论证,形成学校本科专业优化调整论方案。
七、工作要求
1.提高站位,高度重视。各相关单位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教高〔2023〕1号)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结合学校实际务实开展调研工作。
2.提前谋划,周密部署。调研工作必须有计划开展,形成专业调研方案,明确人员分工,明确调研对象,合理选择调研对象和调研方法,认真准备调研问卷和调研提纲,深入调研、广泛研讨,确保过程合理,数据可靠;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高等院校及有关专家和毕业学生作为调研对象,各专业调研省内政府部门不少于2个、行业企业及相关协会不少于6个(其中省内不少于3个)、院校不少于6所、近5年左右毕业生覆盖所有专业,范围不少于总人数的25%、校内人员不少于20人、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不少于5人(其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不少于2人)。
3.科学安排,统筹推进。统一规划调研工作,将调研工作与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审核评估整改、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和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有机结合;根据专业特点,相近专业可联合调研,要整合社会资源,统筹安排各专业调研对象和时间;鼓励学科专业融合,各学院可成立跨院系联合调研工作组。
4.问题导向,保障质量。重点围绕专业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和龙江“4567”现代产业体系,专业布局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对接,人才需求,学科专业内涵与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支撑度,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专业新方向、新内涵、新领域拓展,“两合理三达成”等情况,合理设计调研需求和问题。
5.精准分析,提升效能。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智工具,对调研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专业改革和建设的思路,高质量完成调研报告,为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和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奠定坚实基础。
八、材料报送
上报材料须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签字,加盖学院公章。
1.2025年4月28日17:00前,报送本科专业调研工作方案;
2.2025年5月23日17:00前,报送本科专业调研论证报告;
3.2025年6月26日17:00前,报送本科专业优化调整方案。
4.签字盖章电子版材料发送至jwcjsk_01@126.com,纸质版材料(1份)同步报送至教务处教学建设科(教学主楼西区W0209),联系人:宋志君,联系电话:88036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