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黑龙江科技大学2025年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工作方案
2025年04月14日 16:44  点击:[]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教高〔2023〕1号)、《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省属本科高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工作的通知》(黑教高函〔2024〕40号)等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学校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和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根据《黑龙江科技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管理办法》(黑科大办字〔2022〕5号)要求,启动学校2025年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工作。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紧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科学规划、布局谋划、决策筹划,按照优结构、强特色、促内涵、保质量思路,加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切实推进学校学科专业动态优化调整,着力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专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

遵循“需求牵引、交叉融合、特色发展、动态平衡”基本原则,依据“强工、优理、精文”的基本思路,通过“停-撤-增-改”的基本措施,停撤与产业脱节、内涵建设水平不高、人才培养同质化、人工智能冲击影响巨大的传统落后专业,增设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兴专业和龙江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专业,加快推动传统专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1.需求导向,服务地方。对标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龙江“4567”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建好建强国家和区域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大力发展新兴专业,推动专业布局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精准对接。

2.学科交叉,融合升级。注重产业需求导向,强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探索建立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推进现有工科交叉复合、文科与工科交叉融合,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突出优势,强化特色。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构建与学校发展定位、办学特色相匹配的专业体系,明确专业建设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做大做强工科类优势专业,做优做细理科基础专业,做精做特文科类特色专业。

4.优化结构,提升质量。遵循“稳规模、优结构、强内涵、提质量”原则,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

(三)工作目标

2025年,拟停招2-3个专业、新增2-3个专业、撤销3个专业,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占比达到20%以上,提高新兴学科专业、工科专业点占比,新增服务“4567”现代产业体系专业比例不低于70%、理工专业占比不低于60%;深化存量专业的新工科升级、新文科升级,推动存量专业拓展新方向、新内涵、新领域;建设好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打造1-2个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加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二、组织领导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筹学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工作。

工作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学校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改革方案,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和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进一步健全学科专业建设机制和强化学科专业改革保障。

各相关教学单位应成立以本单位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学院主要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系(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资深行业企业人员等组成的工作小组。

主要工作任务

(一)开展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常态化评价

根据《黑龙江科技大学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对现有本科专业建设情况进行“六维评价”。

牵头单位:教务处

责任单位:人事处、研究生学院(学科办)、教学质量评估中心、招生就业处、科技处、国有资产管理处。

完成时限:2025年4月20日前完成

(二)深入开展专业调研论证

所有招生专业需立足国家战略发展和龙江“4567”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需求,全面对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试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相关专业认证要求,深入把握学科专业内涵与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支撑度,深入分析学科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的缺口、规模和发展趋势匹配度,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技术,充分调研学科专业发展前沿、行业发展趋势、社会用人需求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形成本单位本科专业调研工作方案和本科专业调研论证报告。

牵头单位:教务处

责任单位:有本科招生专业的教学单位

完成时限:2025年5月23日前完成

(三)确定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方案

各单位要在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常态化评价和调研分析论证基础上,完成本科专业优化调整方案,拟新增专业完成预申报专业申报表,明确停撤专业、增设专业和改造专业等具体优化措施和时间进度。

牵头单位:教务处

责任单位:有本科招生专业的教学单位

完成时限:2025年6月26日前完成

(四)学科专业优化调整论证

学校组织开展本科专业优化调整论证,形成本科专业优化调整论方案。

牵头单位:教务处

责任单位:有本科招生专业的教学单位

完成时限:2025年7月10日前完成

(五)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论证

各单位要在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继续优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2026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牵头单位:教务处

责任单位:有本科招生专业的教学单位

完成时限:2025年12月10日前完成

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相关单位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教高〔2023〕1号)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学习领会,以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务实开展工作,切实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二)需求导向,服务龙江

坚持“四个面向”,紧密对接“4567”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提高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加大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对现有专业升级改造,培育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打造优势特色专业集群。

(三)强化联动,协同推进

加强部门联动、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实现学科专业与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有机衔接融合,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与人才培养新路径。

(四)质量核心,分类发展

把握“四新”建设内涵,深入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做强优势学科专业,形成人才培养高地,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培养模式,调整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强化对学科专业调整优化的统筹谋划,建立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工作机制,设立学科专业调整工作小组,组织开展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各单位应着眼未来,主动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增强学科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力、支撑力和引领力。

(二)完善质保机制

遵循国家质量标准、认证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教学资源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定期开展本科专业评价工作,建立健全本科专业建设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系统报告本科专业调整优化情况、专业建设情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主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大支持力度

重点围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认证专业、现代产业学院依托专业,强化资源整合、协同合作,推动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形成优势特色学科专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将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与招生计划、经费投入、资源配置、条件保障等联动。

上一条:关于启动黑龙江科技大学202...
下一条:关于评选黑龙江科技大学校...

关闭